第1154章 千金轻一笑(2 / 2)

奋斗在盛唐 牛凳 1507 字 2021-05-04

“每年两百万贯,那……那也……”

财帛动人心,“不行”二字到了李隆基的嘴边,硬是说不出去,转移话题道:“朝廷每年从泉州收税才一百万贯左右,你能确实再给本王两百万贯?”

“确实如此。”

“你准备怎么办?”

凯拉迪斯轻抿了一口茶汤,道:“那临淄王就不必管了,您就说,这事儿到底成不成吧?”

“我……”李隆基咽了口吐沫,道:“不是本太子不想答应,实在是……这事儿不合规矩啊。”

“怎么不合规矩?中宗年间不是有斜封官吗?您只要能说动陛下下旨,这事儿就成了。”

李隆基摇头道:“自从姚崇宋为相以来,就大肆清查斜封官儿。本太子又岂能反其道而为之?我的名声还要不要了?”

凯拉迪斯劝道:“但小的听说,无论陛下还是太平公主,都有恢复斜封官的职司之意,您若是跟他们做个交换,此事应该不难。”

“这个么……”

李隆基仔细一想,此事还真有可行性。

李显为帝的时候,斜封官有一万多人。唐隆政变后,李旦父子和崔耕对峙,谁都不敢拿这个群体下手。

但姚崇和宋既是崔耕举荐上来的,又和李旦父子关系不错,就没那么多顾忌了。

经过他们大刀阔斧地改革,现在的斜封官只剩下大概两千人不到。

不过,那些丢了官的人势力也不小,他们有的想办法游说李旦,有的想办法游说太平公主,还有很少一部分人游说李隆基……

道理也是现成的,李旦的皇位,是来自李显一系。你刚继位就把李显朝的官员大肆罢黜,是为了彰显先帝之恶吗?你对得起你死去的哥哥吗?

金钱攻势下,一场恢复斜封官的风潮正在酝酿。

李隆基沉吟道:“即便如此,斜封官多为御史、拾遗等清贵官,刺史可是前所未有。你为泉州刺史,依旧不大容易。这样吧,你给本王办一件秘密差事,事成之后,这个泉州刺史,就包在本太子的身上。”

“但不知是什么秘密差事?”

“你稍等一会儿,本王去去就来。”

这个“一会儿”的时间可不短,李隆基直去了两个时辰左右,才带着一个女子走了进来。

……

……

与此同时,冀王府,崔耕的书房内。

吴知要求崔耕将左右摒去,然后“噗通”一声,跪倒在地,道:“在下追随冀王日久,一直想和您一起,为天下苍生谋福,做一番大事业。您千万要自尊自重,万不可再出此亡国之音啊!”

“什么乱七八糟的?我怎么就不自尊自重?怎么就出亡国之音了?”崔耕深感莫名其妙。

“就是您今日做的那首诗,浮生长恨欢娱少。肯爱千金轻一笑。这用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,岂不是亡国之音?”

“呃……”

崔耕想想也是。

相传周幽王宠褒姒,为博美人一笑,贴出告示:谁能让褒姒笑,就可以得到千两金子。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没有成功,最后是一个叫虢石父的大臣想出了一个主意:烽火戏诸侯。这条妙计果然成功,于是周幽王赏给了虢石父千两金子。这就是千金一笑的由来。

烽火戏诸侯,是西周灭亡的导火索,说引用这个典故是亡国之音也不为过。

甚至于做这首诗的原作者宋祁本来没这个意思,还是被人们称之为“末世之叹”,言称正是士大夫的这种心态,标志着北宋朝廷的腐朽堕落。

但崔耕委屈啊,他就是随口抄诗装个逼而已,哪想到这么多?

崔耕道:“本王就是随便引用一番,吴先生不必多虑。”

吴知却不依不饶地道:“可是,天人交感,一语成谶的事儿还少吗?此诗殊为不祥……”

“成,我改!我改还不成吗?”

崔耕被吴知说得一阵心里发毛,赶紧转移话题,道:“你去把张灵均给我叫来,本王有要事吩咐他去做。”

“张灵均?”吴知奇怪道:“他不是……不大可靠吗?”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