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阎立本(二)(1 / 2)

大唐工程师 臣子风 1480 字 2021-05-01

此时的骊山院内,士子们突然安静了下来,引得一旁不远处的那些女子,纷纷好奇的将目光投向那些士子身上。

只见那些士子,一个个的闭目沉思,摇头晃脑,仿佛是在品味着什么绝世文章。士子们沉静了没多久,便就有一人开口说道:“好,这诗极妙,‘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’这句诗不仅有韵味,更有哲理,文德确实配做这第一。”

这开口的人自然是萧锐,而评论的则是杨青写的那首诗了,而士子们之所以沉静了下来,也是因为杨青的这首诗。

在李馆主将杨青的诗读出来的时候,众士子便就被此诗的美所吸引了,人对美的追求都一样。这诗就算是不懂古诗的人来看,都是极美,只是说不出这美在哪里。

连普通人尚且如此,更何况这些从小就舞文弄墨,饱读诗书的士子。

萧锐的话一说,众士子便就都从沉思中醒悟了过来,对于这些问人来说,享受一篇好的文章诗词,就和练武之人看高手过招一般。

于是众士子纷纷评论这诗,真是清一色的好评啊,看着众士子的好评如海水般涌来,杨青倒是有些不好意思。

不是因为被人夸不好意思,而是自己的这些“佳作”都是剽窃后人的。虽说被剽窃的那些人,还不知道要多久出世,但是剽窃就是剽窃,总会有些不好意思。

一旁的孔志玄见杨青再次作出一首佳作,没有了之前的看不起之心,心中想要比试的心愈加浓烈了起来。

杨青见到众士子一个劲的夸,杨青只能一个劲的谦虚,杨青觉得今天说的‘过奖’‘谬赞’这两个词,比之前二十年加起来说的还要多。

之后李馆主又将房遗直四人的诗读了一遍,这四人里面,杨青对阎立本颇有兴趣,此兴趣非彼兴趣。

杨青记得高中上美术课的时候,美术老师就多次提起过这人。像我们历史书上,唐朝以前的那些皇帝画像,大多是出自阎立本的《历代帝王像》。

像后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《步辇图》,也是出自阎立本之手,要知道这幅画可是被誉为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”之一。

当然,如果阎立本只是美术方面颇有成就,杨青倒也不至于对这阎立本感兴趣。

最主要的事阎立本这人是一个建筑师,可以说和杨青在后世是吃一碗饭的人,都是做工程建筑的。

当然了,比起建筑成就,一万个杨青也比不上阎立本。要知道,杨青在后世在复旦大学工程系读书的时候,杨青导师没少提阎立本这人。

此人可以说是古代少数几个,能以工程建筑留名青史的人。在唐朝,工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,能够在这方面名留青史,可见阎立本的建筑方面成就之高。

四年后的大明宫,便就是由阎立本设计建造的,要知道阎立本今年才29岁。四年后也不过才33岁,李世民敢将这么大的工程,交给一个三十出头的人,除了李世民“大胆”外,也可见阎立本确实有本事。而事实也证明,阎立本主持建造的大明宫,是古代建筑学得模范。

杨青没想到,阎立本不仅画不错诗歌方面也不俗。不过倒也正常,古代书画不分家,一般能写诗的都能画上一画,而能作画的,诗词方面更是不俗。

像后来的苏轼、唐寅等都是如此,书画一绝,流传千古。

“好了,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五人被列为前五,可有异议?”李馆主询问着说道。

“学生没有异议,这五人确实不俗,学生不如多也。”

“学生没有异议。”

……

众士子对着李馆主答道,对于自己有多少墨水,每个士子都是心知肚明,所以并没又什么异议。

“好,既然如此,你们五人出来吧,进入下一轮吧。”李馆主对着杨青五人说道。

“是。”说完,五人便就走到了李馆主面前,行礼道。五人走到李馆主面前时,一旁的士兵也将五张案牍摆在了李馆主四人面前,五人见状,便就都跪坐了下来。

“馆主,不知道这一轮如何比试?”孔志玄忍不住的开口问道,此时的孔志玄很想与杨青一较高下。

>